2025年4月6日晚7点,本学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第四期例会在11教205开展,连帅磊老师、朱晓伟老师、甘雄老师和组内研究生共同参与了本次例会。会议进行得非常顺利。 首先,朱晓伟老师以"网络游戏何以吸引人——基于互联网的特点分析"为主题开展讲座。朱老师详细地向同学们讲解了互联网的特点;继而从满足心理需求、获得能力感、逃避现实、享受沉浸等角度全面地向同学们阐明了“网络游戏为什么如此吸引人”。最后,朱老师从行为主义视角剖析了“为何停不下来玩网络游戏”的缘由,并向我们介绍网络游戏中存在的强化程序,整场汇报幽默有趣又干货满满,同学们收获颇丰。 其次,胡双双同学汇报了一篇发表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的文章,题为《Parental phubbing, problematic smartphone use, and adolescents' learning burnout: A cross-lagged panel analysis》,当前研究根据社会学习理论,资源枯竭理论首次纵向检验智能手机使用在父母低头行为与学业倦怠之间的中介路径。并检验性别是否在其中起调节作用。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父母低头行为通过增加青少年问题性智能手机使用,进一步加剧学业倦怠。并且性别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汇报结束后,胡双双同学对两位同学就汇报中的方法部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后连老师对其汇报进行了总结,并解释了结构方程模型中构型不变性、度量不变性以及标量不变性的含义。 最后,杨宇蓉学姐带来的是发表在《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上的一篇文章,题为《Extend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version: People Deny Humanness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Users》。该研究探讨了相较于非AI使用者(人类建议寻求者),人们是否更倾向于否认AI使用者(AI建议寻求者)的人性特质?如何预测并干预这种针对AI使用者的去人性化现象?8项研究表明,个体对AI建议寻求者(相比于人类建议寻求者)赋予更少人性特质。去人性化在基本人性纬度(情感性)比独特人性纬度(理性)更显著。汇报结束后,朱老师对其各部分实验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引导同学对其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解答。 至此,本期例会圆满结束,相信大家一定收获满满,让我们一起期待下周的文献汇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