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

作者:罗曼玲 时间:2021-04-23 点击数:

(通讯员罗曼玲)2021041919点整,第17期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专题例会在文科大楼319举行。参加此次例会的有朱晓伟老师、连帅磊老师,研究生及本科的各位同学。本次例会主要罗婷同学及肖青露同学向大家进行文献分享。


    罗婷同学汇报文献的题目为《道德“沾光”效应:道德评价对道德自我知觉及道德行为的影响》,该文章关注参与道德评价是否会对个体的道德自我和道德行为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 存在道德 “沾光” 效应,即评价支持他人的道德事件,或反对他人的不道德事件,能提升个体的道德自我知觉;(2)道德评价通过提升道德自我知觉,进一步增加个体的道德行为。

    随后,肖青露同学汇报文献的题目为《父母冲突影响青少年抑郁和社交焦虑—— 基于认知-情境理论和情绪安全感理论》,该文章主要探索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和情绪不安感在父母冲突水平与青少年社交焦虑以及抑郁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发现:(1)青少年对父母冲突的认知评估在其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与其内化问题(即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支持认知评估理论。 (2)青少年在父母冲突情境中的情绪不安感在其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与其社交焦虑和抑郁之间也起完全中介作用, 支持情绪安全感理论。 (3)青少年感知的父母冲突水平通过其认知评估影响其情绪不安感, 最终影响其社交焦虑和抑郁。

    针对两篇文章,会议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老师们针对两篇文章的值得学习和有待改进的地方做了相关的诠释。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针对第一篇文章,(1)在道德“沾光”效应中,这个“沾光”效应在道德领域的再诠释,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很多领域存在的效应,更换视角之后可以挖掘很多有价值的内容;(2)在实验程序上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很强,例如,逻辑上在区别真实助人行为/虚拟助人行为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同时也添加了“道德自我知觉”的特效验证,这个思路是值得大家学习的;(3)同时,这个研究并没有验证自变量和因变量直接的效应关系,而是从A影响BB影响C的顺序去阐述的,这一点不够严谨科学,需要引以为戒;针对链式中介这篇文章,(4)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这两个中介的逻辑是认知—情感的关系,这种变量关系相对比较容易达到理论整合的目的,同时从数据角度去剖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体的效应量其实是比较高的,究其原因,我们会发现两中介的相关非常高。这两点也启示我们今后做链式中介相关的研究要注意理论背景的整合以及数据角度考虑变量选择。

     最后,老师们进行了小结,本次会议结束。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研二学长学姐们分享与毕业论文相关的内容。



版权所有 中国·永利(yl6809-VIP认证)官方网站-Made in China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学苑路1号yl6809永利官网东校区文科大楼    电话:0716-8060189